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字母圈 2年前 (2022) admin
0

  子 笔 记|P e a C H  S a Y S 


我们的征途是——「复兴情趣世界」,集合全宇宙最独立又最柔软,最朋克又最诗意,最觉醒又最精怪的人类。



 

上周,桃子的一位高中同学办了婚礼,随着身边人陆陆续续从恋爱到正式规划起了婚姻和家庭,“婚育”似乎不再是个离我们很远的话题。

 

但是,许多现在的妹子不仅“恐育”,还很“恐婚”,各种社交平台上都被“不婚不育保平安”的“自保指南”刷了屏。

 

于是,我产生了一个问题,那些几十年前就做出选择终身不嫁不生育的姑娘们,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最早一批“自梳女”,真的因为没有孩子而晚景凄凉吗?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 电视剧《自梳》,1997 -

 


 

为什么她们会选择做自梳女?

 

了解自梳女,可以从一部2011年的纪录片开始。

 

《自梳女》的一开头,五位老人围坐在麻将桌旁,有人头发还未全白,有人已经是满头银发,看起来似乎和退休后“妈妈们”的生活没什么不一样。随着片头字幕的出现,点出了她们的不同之处——

 

“Living Without Men(自梳).”

‍‍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联姑(黄爱联),90岁。步入老年后,她依旧自己洗已经稀疏的头发,不让护工帮忙,她说:“我不邋遢的,我很干净的。”只要自己的手还能活动,她就坚持自己做洗漱工作。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她还对着导演问了一句:我漂亮吗?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选择“自梳”和她的人生经历相关。联姑在11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六姐妹中,她是大姐,自然就承担起了照顾姐妹们的责任。从13岁起,她就做起了纺织女工的工作,到了18、9岁,在战乱中她逃到了香港,后因为香港被占又回到佛山。整个逃难的8天中,没有吃过一粒米。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觉得自己别人都靠不住,无论是家庭还是男人。于是,在21岁,她就“梳起”了,终身不嫁,要嫁就嫁给自己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宜姑,90岁。她的后背已经佝偻,却还是一个人晾衣服、整理床铺,头发也一丝不苟地梳得很光滑。

 

24岁时,姑妈告诉她堂弟要结婚了,而根据当地的习俗,弟弟不能比大姐早结婚。因此,摆在她面前的就是两条路,要么很快结婚,要么“梳起”。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宜姑想,如果为了结婚而结婚,“我怎么知道要嫁的人怎么样”,她无法说服自己在短时间内和一个并不相熟的人成立家庭,于是她选择了“不嫁”。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结了婚,万一遇到抽大烟的、赌博的,结了婚还要带小孩,还要打工,那么辛苦,不如不结婚了。”就这样,从24岁到90岁,周围人陆陆续续组建家庭,她选择一个人生活,在年迈后进入养老院,和一群“自梳女”们过起了集体生活。

 

芬姑,86岁,她生性向往自由,婚姻对她来说并不是必需品。芬姑周围的工友中,有不少人年纪轻轻就生了孩子,在纺织厂工作的时间内,她们只能将小孩放到纺织机旁边,因此,她更加坚定了自梳的选择,“结婚有结婚的好处,不结婚也有不结婚的好处嘛”。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三位奶奶昵称中带有的“姑”字,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于自梳女的通俗称呼,又称“姑婆”。自1949年开始,“不落夫家”和“自梳”就逐渐成为了两种代表当地婚嫁文化的风俗。

 

所谓“不落夫家”是指在结婚后女性不落户在自己的丈夫家,而长期往返于娘家,有些类似长三角地区的“两头婚”。“自梳”就更“先锋”了,它要求未婚女性通过一定的仪式后将长发挽成发髻,表示自己终身不嫁的决心,宣誓后,选择独身终老。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 电视剧《自梳》截图 -


 

 

一生“自梳”,她们后悔了吗?

 

“自梳”,不是说说而已的。通常来说自梳女的“宣誓仪式”有一个固定的流程,准备“梳起”的女孩需要坐小船到湖心,再由另一位自梳女将年轻女孩的头发挽起。

 

一梳福;

二梳寿;

三梳自在;

四梳清白;

五梳坚心;

六梳金兰姊妹相爱;

七梳大吉大利;

八梳无难无灾。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宣誓结束,还需要穿上红裙子打上红灯笼去宗祠拜祖先,手上再拿上一把红包(粤语中称为“利是”)逢人就发红包。从宗祠回家,自梳女的母亲会点亮起家里的灯,让女儿躺到一把躺椅上,取“有倚(椅)有靠”之意。

 

纪录片中大多数已经年迈的女性选择自梳的原因都是不想生小孩,不想组建家庭。而联姑则有些不同,因为身体机能逐渐丧失,她需要定期输液,但她是个“酷老太太”,边打点滴边抽烟。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养老院的院长劝她戒烟,联姑说:“你把你的孩子给我带,我就戒掉。”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孩子,似乎是自梳女一生中最为纠结的问题之一。有的自梳女像联姑一样后悔当初没有生育,也有的自梳女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生下孩子。

 

宜姑是佛山市公记隆丝织厂的员工,进厂后她发现老板更喜欢雇佣自梳女,因为她们没有家庭、不用带孩子,做事情也更专心,“织得多,织得快”。不少当初选择“梳起”的姑娘最终还是嫁了人,甚至再婚好几次,但宜姑从来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她为自己二十岁时做所的选择负责到底。

 

2018年,一条所做的视频《她终身未嫁,在我家做了40年保姆,我却不知道她是谁》,同样讲述了一段有关自梳女的故事。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颜姐”出生在1929年,是中国最后一代自梳女中最为年轻的一个。她出生在广东小榄,是典型的穷人家的长女。

 

19岁时,颜姐的父母希望她结婚组成家庭,她拒绝了,她想一个人,为自己而活。于是,21岁,颜姐前往香港,在两户人家中做保姆,一做,就做到了70岁。

 

她在香港的唐家工作了37年,在知道颜姐“自梳”的身世后,唐家儿子打算为她创作一组摄影作品,却发现多年来虽然她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一部分,却没有留下多少照片。连换洗的衣物,都只有12套。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 颜姐和唐家人 -

 

与人们普遍认知中“不婚不育”的女性不同,自梳女们通常集合了所有传统意义上“好女人”的特质,她们物欲低、能够自给自足养活自己、勤劳而能干。“自梳”只是一种选择罢了。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选择不育,意味着什么?

 

选择“自梳”,就拒绝了生下自己的小孩。如果放到现在的语境下,她们可能就是“丁克”。对于丁克这个话题,桃子也采访了周围想要丁克,或已经进入一段丁克婚姻的朋友,想听听他们选择背后的故事。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秃秃 95年生 女


我正好是95年的,“丁克”是我择偶的第一标准。从24岁开始相亲,每次都会直接告诉对方我不打算生育孩子,对这个决定我没什么想遮掩的。如果能接受了,就可以继续聊下去,如果接受不了,就没有再约会的必要,这样大家都省事。我也不想和有生育意愿的男性恋爱,不希望我的选择变成他的负担。

 

为什么选择丁克?可能和我的原生家庭有关系,父母在我上大学后就分居了,其实他们不分居我就知道他们已经过不下去了,从小到大我都没怎么感觉到父母的爱。我仿佛一个被嚼到没有味道的口香糖,硬生生把他们黏到了一起。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小姜 91年生 男


因为不想要小孩,我曾经一度想去做结扎手术。但我想不通,作为一个已经快30岁的成年人,为什么手术还需要另一半的同意,就这样,手术搁置了,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做成。

 

其实女生听说我打算去做结扎都挺惊讶的,但我觉得这也就是一种选择,就像一些女生去做皮下埋植或者别的小手术一样。很简单,我不喜欢小孩,所以从自己开始规避这种可能。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洲威 80年生 男


我和妻子已经结婚16年了,恋爱期间,她就提过不想要小孩,我觉得还是要尊重女性,既然她不想要孩子,那就不要了。于是婚后我们就选择了丁克。

 

35岁时,我辞去公职前往日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选择了一个相对来说自由的道路。如果我当时有孩子的话,可能就不会做出这一步,因为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我的父母虽然并不能完全接受,但也默认了吧,她的母亲比较开明,不怎么干涉子女的选择。在恋爱期间我们养了两只小狗,一直都当作小孩来养,也是自称“爸爸妈妈”。有时候对丁克家庭来说,宠物会成为一个寄托,人可能天生就有的繁衍性和社会性的需要,并且,在宠物身上能够感到明显的情感上的羁绊。

 

我没有特别后悔选择丁克的时刻,有时候看到小孩也会觉得挺可爱的,但确实没有那种失落感,可能还没到那个年纪吧,至少现在没有很后悔。


我妻子身边的部分女性朋友们没有要孩子,有的甚至没有结婚。考虑到日后的养老问题,我觉得一个是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增加对抗衰老的本钱,第二个就是我更期待一种社会化养老,希望能够通过购买来获得服务。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无论是“自梳”还是“丁克”,本质上都是一种个体对自己生活状态和方式的选择罢了。


在《自梳女》影片的结尾,住在养老院的姑婆们说,她们刚来这里的时候,院里还有六七十个自梳女,而现在只剩了不到十个人。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最后,联姑说,她想向自己的姥姥一样老去。“那年冷,又下了好长时间的雨,但那天刚好放晴,她洗完衣服,换上件漂亮裙子,梳了个漂亮发髻,拄着根拐杖去祠堂喝喜酒,吃完饭,喝了口茶。就去了。”

 

后悔吗?至少影片中的她们都不曾真正后悔,芬姑说:“我走了这条路,就不会回头。”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参考资料:
[1]程肖力.珠江三角洲地区“自梳女”的信仰生活[J].文化遗产,2020(02):115-122.
[2]邵一飞.试析自梳女习俗的起源、构成和基本特征——以广州地区自梳女习俗为例[J].文化遗产,2012(02):143-151+159.
[3]张颖,陈瑜,侯丽娴.替代性“女人交易”——从访谈再论自梳女的身份选择与家庭结构[J].云南社会科学,2015(03):103-108.
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P e a C H  S a Y S 


撰文 奶啤

出品 桃子笔记


 你可能错过的近期推文 


 订阅「桃子笔记」,复兴情趣世界 


 桃子的店「桃桃优选」,有范儿的姑娘都逛这里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桃子笔记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2-12-12 16:31:08。
转载请注明:那些几十年前就选择不婚不育的姑娘,都后悔了吗? | BDSM校长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