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无事,桃子看了几部大热国产剧。本以为会是轻松愉快,打发时间的好消遣,最后却只收获了一堆小问号。
《猎狐》女性角色智商集体下线?
《我是余欢水》女性角色全是工具人?
OMG!这些剧里女性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 微博话题与其热门评论截图 -
近些年的国产剧,看似终于抛弃了一味玛丽苏的“傻白甜”人设,“大女主”形象开始更被看好。无论是宫廷剧还是现代剧,都更崇尚女性力量。
但是桃子品来品去,女性角色无论多么性格坚韧、能力不凡,都至少要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先是给女性套上一个柔弱需要保护的外壳,再加一个温柔贤惠、相夫教子的枷锁,再不济,也要是因为摆脱渣男才能自立自强的女人。
- 罗子君就是典型的国产剧大女主 -
女性角色好像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总是被生硬地被演绎成“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的典型,而这也成了国产剧女性形象的最大误区。
立体的女性角色越来越屈指可数,也再难出现“戈玲、郭芙蓉、万人迷”这样独立的形象。
妇女解放的大旗摇了几十年,女性的社会地位应该是能匹配“半边天”的,那女性角色也应当如此呀。按理说影视的发展也应该是顺应着时代的浪潮,可国产剧的发展反而在倒退。
就拿最近热播的《我是余欢水》来说,这部打着“全员恶人”旗号的讽刺喜剧,恰恰反映了现今对女性角色畸形的审美标准。
男主满嘴谎言能被观众接纳、前妻挣脱别人的手就要说被绿了;离婚后,前妻和别人结婚会被满屏骂,但余欢水无论和身边哪个女人在一起都是叫好声。
就在很多女性因为台词不合理感觉到被冒犯而发出声音表明态度之时,原著作者又给他们扣上了“暴民”的帽子。
听不得女性的声音,还要给女性角色一个“弱小框架”,国产剧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国产剧的女性角色现今的一大困局,就是要“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也就催生出了一系列同质化的国产剧女性角色。
就像“傻白甜”和“大女主”这样两种女性人设,就充斥着对女性角色定义的意味。
除了“傻白甜”形象,国产剧的“大女主”也让人质疑。原本倡导女性力量复兴是一件好事,但搬上了国产剧荧幕,就好像变了一种味道。
“大女主”都要身世凄凉才能独立自强。就像2007年有一部国产剧《笑着活下去》,小女孩5岁被遗弃、收养后受尽养父和哥哥的欺负、恋情受阻遇到渣男还要用笑容面对生活,原谅所有人。
让女性的“弱小”与“坚强”形成对比,原本就是男性视角对社会的定义。
看似阳光正能量的“大女主”,实际上处处影射了社会的不公,这不是个人命运,而是女性角色共同的无奈。
从这部剧的宣传语就能看出它的价值观,把女性刻画成“母亲”,又把母亲树立成女德典范。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娘之道,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这是一位身处乱世之中的母亲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 女性人设应当如此吗?-
不,不是的。
倒退二十年
再看这些国产剧女性角色
- 剧中男性关于妇女解放的看法 -
这时,没有强加的价值观,也没有固定的“女性形象”。我国的妇女解放,早早地就摇起了大旗,每一个声音都被允许。
这时的女性角色,真正掌握着自己的话语权,能说出她们想说的话。
-《武林外传》,2006 -
索性,也还有一群中年女演员,她们自己就扛起了女性角色多元化的大旗。姚晨自己出钱拍摄了《送我上青云》,连同她的搭档也是女性导演。
现今女性题材的剧作越来越多,但国产剧女性角色的话语权却越来越少。不仅如此,女性还要被妄加弱化和定义。
在男性视角下的国产剧女性角色,少了一份她们自己的魅力。恕桃子直言,这样的女性角色,我不喜欢。
作为观众,也作为女性,我相信每一个声音都会让大众更多了解女性的美和力量。毕竟女性是形形色色的,女性的美也是独特多样的,女性角色,她们的存在也应当如此。
女性发出的声音会被听到,观众的声音会被听到。桃子始终相信,观众的审美也会推动影视的进步。
P e a C H S a Y S
作者 玻璃
出品 桃子笔记
— 你可能错过的近期推文 —
— 桃子的店「桃桃优选」,有范儿的姑娘都逛这里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桃子笔记